当前位置:莞城房产网娱乐姚水娟
姚水娟
2022-09-23

姚水娟个人资料

姚水娟 (1916年-1976年12月10日) ,女,演员。浙江省嵊县后山村人,原名姚文贤。

姚水娟生平经历

姚水娟,1930年进群英舞台科班学艺,先工生,后工旦。开笔师父为男班演员竺焕泉,教得细、教得深。武功师傅为绍班的竺基焕,教得严、教得狠,使姚初入梨园就学得扎实的基本功。在科班后期又得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的亲授,学会了几出"新衣戏"(小衣戏),如《倪凤扇茶》等。教学中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表现,致使姚的表演以细腻传神取胜。学演期间,饰《蜜蜂计·狱中缘》一折中薛小英一角,演得情深意切,众口赞绝,为姚崭露头角的出名戏。由此,未出师门便于1932年春被"越新舞台"聘为客师,流动演出于嵊县、宁波、绍兴城乡。6年中对〔四工调〕的唱腔有所创新,并尝试将路头戏改为详细幕表制。

1935年8月,在宁波大光明戏院上演新编戏《仙宫艳史》,使用了机关布景,姚的演功出色,《时事公报》上称她是继施银花前辈之后的新秀,冠以花容月貌、文武兼备、青衣悲旦,并赞为"越剧主席"。至抗战前,她率班在杭州大世界演出,把《碧玉簪》中的李秀英演活了,当时的浙江省省长兼杭州"大世界"游艺场经理的张载阳,在看戏时被她的表演深深激动,高呼"妙,三花不如一娟!"(三花指施银花、赵瑞花、王杏花,一娟指姚水娟)从此,誉传历史。1938年初,随"越升舞台"到上海,演出于通商、老闸等戏院,搭档小生是李艳芳。是年7月,与竺素娥组班"越吟舞台",演出于天香戏院。她锐意革新,聘请樊篱(迪民)为专职编剧,上演了含有抗战意识、伸张民族正气的《花木兰》,并打破越剧只演老戏的保守路子,引起舆论界重视。接着,又出演《西施》、《冯小青》、《燕子笺》、《貂蝉》、《天雨花》、《孔雀东南飞》等新编剧目,社会影响日益扩大,被有关报刊冠以"越剧皇后"称号。1939年春节,出版了越剧史上第一本演员个人专集--《姚水娟专集》。

1939年"歇夏"后,与魏素云组成水云剧团,取消班长制,实行经理制。1940年秋,又与李艳芳合作组建越华剧团,在皇后、卡德、龙门等戏院轮番演出。新编剧目之多,在各戏班中占首位。尤其是《蒋老五殉情记》、《啼笑因缘》、《泪洒相思地》等上座率极高。《泪》剧连演80多场,创造剧界连演场数之记录。在当时她的声名之盛达到顶峰,成为改良越剧的代表人物。嗣后,先后与王水花、张桂莲、竺素娥合作,直至1946年7月6日结婚辍演。在沪演出8年多,总计演出5 000余场。她善唱,喜紧弦响唱。勤于向兄弟剧种学习,曾从绍剧、京剧、杭滩、湖滩、北方大鼓中汲取营养。中气充沛,能运用"海底翻"技巧,一口气连唱十几句而字字清晰。表演功底全面,能饰各类旦角,亦能反串小生,曾串演韩世忠、许仙、梁山伯等。擅演剧目甚多,传统老戏中即有《倪凤煽茶》、《盘夫索夫》、《琵琶记》等。

1954年在《盘夫》中饰严兰贞,获浙江省和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一等奖。1962年,上海越剧院由海燕电影厂、香港大鹏影业公司合拍戏曲电影《碧玉簪》,由袁雪芬提议特邀其饰演李夫人一角。

30年代末、40年代初,丽歌和胜利唱片公司为她灌录了《碧玉簪》、《泪洒相思地》、《西施浣纱》、《范蠡与西施》等剧唱片5面。与竺素娥合灌的唱片有《借红灯》、《索夫》、《书房会》、《化缘认妻》等8面,与李艳芳合灌的唱片有《十八相送》共6面。1951年7月加入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,主演了《王秀鸾》、《千夫所指》、《新梁祝哀史》等剧。1952年编入浙江越剧团,与来自文工团的青年男女演员实验男女合演改革,在《罗汉钱》中饰媒婆、《一篮草子》中饰农村妇女充满生活气息。还主演了《秦香莲》、《庵堂认母》等。1953年被选为浙江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,后又选任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,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。1956年,由她口述、何贤芬笔记整理成《姚水娟表演艺术》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。1957年被错划为"右派",后较早摘帽,并予平反。1961年进浙江艺术学校教学,培育了首届越剧班一批花旦学员。"文化大革命"中倍受折磨。1976年患癌病逝于杭州。

一九三八年,姚水娟率女子越剧团进入上海的孤岛时。对梅兰芳崇拜已久,苦于没有机会和他见面,姚水娟听说京剧舞台上用绣花大幕,各名家利用图案不同,梅兰芳则采用梅花作为装饰,她也模仿梅兰芳以梅花为图案,作为自己演越剧"玉堂春"的堂幔,打破了原越剧舞台"一桌二椅"的传统格式。

在一次盛大的会演上,梅兰芳与姚水娟偶然相遇了。那时越剧与京剧相比,当然越剧逊色多了。但梅兰芳博士早就听到过绍兴有个赛西施姚水娟很会演戏, 有"三花不如一娟"之誉,所以他特别注意 。看到台上演戏的姚水娟,果然很有光彩,给他留下了极好的印象,博得了梅兰芳的赞扬。未几,正值岁暮封箱的时候,有中汇银行行长魏晋三鉴于姚水娟剧艺高超,魏系越人,谊在同乡,邀约《罗宾汉报》(专谈戏剧的小报)主编朱瘦竹,代邀梅兰芳到上海知味观杭菜馆赴宴,当时我正在《罗宾汉报》任编辑,也忝末座,同时姚水娟也应邀而来。其时我遂向魏晋三建议,请梅兰芳为姚水娟提字,魏晋三表示同意。我征得梅先生的允诺, 当即由知味观司帐蔡萸英取来笔砚,梅兰芳即兴挥毫书就"水娟艺家越剧皇后"几个秀劲大字,下署梅兰芳题字样,水娟见了,乐得如获珍璧。事后还是由我去梅寓补盖印章,最后由樊篱制版刊在他编辑的"姚水娟专集"中, 一直被艺坛传为佳话。此后姚水娟获得皇后桂冠,声誉益噪。

"姚水娟专集"中除刊登梅兰芳所题的"越剧皇后"外,还有封面的"红豆馆主"题签。这红豆馆主不是别人,即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溥侗,他是位享有盛名的京昆艺术家,还有言菊朋、李万春、冯子和、王熙春、黄桂秋、林树森、章遏云,金素琴等百余人,其中推梅博士所题的"越剧皇后"最为名贵。

姚水娟著名戏作

《狱中缘》

姚水娟自幼机智聪颖,肯动脑筋,能苦学苦练。天微明,就起来练功:三九寒天,在白佛堂冰凉的石板地上拿顶,双手冻得红肿,全身冷得鼻涕倒流,她不喊一声苦;在门口桑树地里压腿,脚搁在桑树椿上,被扣出血,也不叫痛。她能唱绍调、徽戏,又能潜心钻研,进步显著,师傅见喜,定为科班"头肩"小旦。科班后期,又得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(矮尼姑)精心传授,学就了几出"彩衣戏" (俗称小衣戏)后,表演注重人物内心思想的表露,以神取胜。未出师门,于1932年被"越新舞台"聘为客师。当时,她主演的《双珠凤》 (先演倪凤(小衣角),后演霍定金)和《十美图》(饰严兰贞)演的活灵活现。后人认为该两本戏中的"倪凤煽茶"和"盘夫"是她的成名作,是的,这两出戏是她拿手杰作,但这是以后的事,最早出名之戏,据她自己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说,是《狱中缘》,实鲜为人知。

《狱中缘》是《蜜蜂计》中一出折子戏:有薛牢头,薛小英父女,"犯人"董良才和旗牌官四个人物。说的是书生董良才年轻貌美,其后母逼他私通,奈董不允,遂怀恨在心。一日,后母故将蜜糖涂满脸面,约董花园赏景。花园蜜蜂飞舞,闻到蜜甜,纷纷飞至后母脸上采蜜。良才一见,即上前扑救,那知后母一把将他抱住,诬说他调戏娘亲,良才中了"蜜蜂计",蒙冤入狱.戏就是良才入狱后,受到禁子之女薛小英管教,良才诉出实情,小英寄于同情,后结成良缘,并私自放走死犯而结束。全剧长达一小时,可小英与良才的戏,占了四分之三.姚水娟饰薛小英一角,通过很平常的一问一答,很枯燥的对唱对白,却始终吸引住观众,看者不厌不烦,原因何在?这就是姚水娟受金荣水悉心教学"彩衣戏",自科班就注重揭示人物内在思想所分不开。姚水娟能把人物思想变化发展,处理得层次分明,感情起伏跌宕,达到以情动人。戏始,当小英代父管教犯人时,由于思想单纯,总认为犯人是坏人,所以对良才是蔑视、厌恶。良才不守狱规哭泣时,她毫不手软,提鞭责打,酷似禁子。良才哭诉真情,小英知其受冤入狱,姚水娟表演急转突变,深表同情,显示姑娘家纯洁之真髓.出于同情,她追根寻源,盘问底细,又知董中了"蜜蜂计",遭不白冤。又遭贪官屈打成招,身受极刑,遍体鳞伤,悲惨痛苦万分,姚水娟的表演由同情化为怜惜之情。她的怜惜来自她的爱憎分明,敢于抱打不平之心。为此,毅然不顾皇法,大胆地为良才开锁下枷,进而不避嫌为"犯人"梳洗脸面,抓虱整衣,敷伤包扎等等。姚水娟的外形动作极为细致,内心情感又非常细腻,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英姑娘的心地善良,爱憎分明、大胆敢为的品德,把广大观众引向如临现实境地。后良才进而诉了爱妻为他蒙冤而无力申诉救援,悔恨悲伤至极,自刎身亡。姚水娟此时的表演,把戏推向顶峰,思想感情升华到新的境界,从蔑视责打"犯人"到同情怜惜"犯人",后又发展到心疼爱上"犯人"。全部精力集中于即将赴刑场问斩的良才身上,表现的是情窦初开邂逅情人,心花怒放,却又羞羞答答,含情脉脉。按小英思想的发展结果,道出愿与良才结为终身伴侣。此时,台下观众无一不欢心大笑,拍手鼓掌。笑薛小英高尚风格,终与良才结缘,掌鼓姚水娟表演:时而比父亲还凶的牢头禁子,时而却成纯洁天真可爱的年轻姑娘,演技堪称绝妙。但是,戏并非到此结束,正当一对情侣处在幸福之中,突然旗牌官到来,宣读刑部批文:良才即绑赴法场监斩。姚的表演急转直下,惊呆慌张,恐吓害怕,手足无措,恰似热锅上的蚂蚁。但小英的爱憎分明,真挚的爱情,勇敢大胆的思想行为,最后说服父亲,放走了良才。

姚水娟习艺不久演《狱中缘》,能通过管教犯人的蔑视厌恶:责打犯人的严厉怒恨:同情犯人的正义善良;爱上犯人的情窦初开纯洁美丽:放走犯人的勇敢大胆等细节,表演层次分明,变化明显,起伏跌宕,把七情六欲细腻逼真的表达出来,塑造了小英的鲜明形象,观者无不如痴似醉,众口赞绝。姚水娟随着戏班不断演出,声誉鹊起,名扬嵊县及浙江城乡。

《巾帼英雄花木兰》

抗战不久,上海沦陷敌手。姚水娟率先领班进上海,于1938年春节演于通商旅馆。后又与竺素娥、商芳臣、毛佩卿等组建"越吟舞台"。并聘请原《大公报》记者樊迪民(樊篱)为编剧,开创了越剧团设专职编剧之先声。樊篱根据魏绍昌的提议,把《木兰辞》改编成新戏《巾帼英雄花木兰》,1938年9日首演于天香大戏院,由姚水娟演花木兰一角。

戏一开场,表演的是本行旦角。但其气质非小家碧玉,更非大家闺秀,乃是具有正气俊秀之农家女,别具一格。改装男儿汉代父从军后,则显得英俊威武,但又不失女儿气。充分显示了姚水娟旦角扮男生的艺术风采。这是她入科习艺初学生,后工旦所打下的基础。尤其是花木兰巡营寨一场,一手执钢枪,一手执马鞭的既舞又唱的表演更为精彩,动作干净利落,鹞子翻身有速度,有力度。既圆又灵,每一个亮相犹如雕塑,洒脱漂亮、美不可言,博得观众满堂掌声。当时上海英文版《大陆报》,赞姚小姐饰的花木兰,如法国的女英豪琴妮阿克。这是外文报刊第一次赞美越剧艺术.广大观众在颂赞姚水娟艺技的同时,更颂赞她的爱国热情与胆识,当时正处于日寇占领之时,她竟敢上演反对外来侵略,唤起民众抗倭寇之爱国戏,并以花木兰代父从军;最后打败外敌来影射日本帝国主义侵我中华也必遭失败的含意,这种大无畏的爱国精神,实是可敬可嘉。《花木兰》上演后,上海日伪汉奸操纵之报刊上,大放厥词.说天香戏院内埋有一颗"定时炸弹",威吓姚水娟和"越吟舞台"的姐妹们。但她们没有被吓倒,连演27场、连演连满,誉满沪上。

其他

此后,姚水娟又上演了樊篱编写的新戏《冯小青》、《燕子笺》、《啼笑姻缘》、《泪洒相思地》和《蒋老五殉情记》,又一次开创了越剧演"路头老戏"走上演新编戏之先声。

姚水娟在敌人侵占上海之期,上电台播唱《劝勿囤米》的新曲,为百姓买不到米之苦诉情,揭露奸商的不法行为,同时她还反对上演妇女赤身游街有辱女性的《游四门》等坏戏。姚水娟的高超艺技,正义行动,大受沪地群众称颂。1938年9月,上海《戏报》、《戏世界》、《戏剧世界》三家小报,联合举办由读者投票选举"越剧皇后"活动,那时在上海的女子越剧戏班有10副之多。扮演旦角之名伶济济,选举结果,姚水娟独占鳌头,荣登"越剧皇后"宝座,夺得桂冠。

诗作

有人曾写"姚伶水娟越剧皇后"八个字的藏头诗一首,诗曰:

姚姝色艺无双品,

伶界天香第一家。

水眼波回应闭月,

娟情春逗亦羞花。

越中交口称翘楚,

剧里传神惑物华。

皇度自应推表率,

后名瑞合颂柔嘉。

抗日战争前,姚水娟在绍兴、宁波等地演出已红极一时,被报界誉为"越剧主席" (见1935年8月27日《时事公报》),称她是继施银花等前辈之后的新秀,戏馆竟相邀请,身价百倍。

她在省城杭州演出期间,随着年龄的增长,舞台经验的丰富,声誉也越来越高,当她进"大世界"越剧场之时,一日上演传统老戏《碧玉簪》,由她饰主角李秀英。"大世界'的经理张载阳,是新昌人,很爱看越剧,尤喜看姚水娟的戏。他得悉姚演李秀英,特来观看。戏演至中途,他被姚水娟真挚动人、朴实无华的表演所感动,突手拍座椅,惊呼"妙!三花不如一娟"。此一惊呼,震惊了全场。可观众个个莫名其妙,只道他是"越迷'捧角儿。可是这消息一传十,十传百,很快传遍杭州全城,大报小刊也随之刊出。当时有位叫陈赓仙的人,与张载阳相识,特去询问,何说"三花不如一娟"?张答:姚小姐的表演妙极了,有独到之处。尤是"归宁"、"三盖衣"二出戏为最。施银花她们虽是大名鼎鼎的名伶,可就此而论,难与相比。

张老板所说不无道理,姚水娟确是以刻划人物性格.内在感情真切丰满著称。她饰演的李秀英在"归宁"一场中:李秀英与丫鬟环春香返回娘家,李夫人为女设宴款待。席间,问及嫁到王家夫妻关系时,李秀英此时的思想非常错综复杂,内心矛盾甚是激烈。她怕娘亲知道自己到夫家遭冷落之苦,因此,必须隐瞒被王玉林凌辱之真相,只好强颜欢笑,把苦水往肚里咽。又怕春香嘴不紧,道出真相,败露隐瞒事实之机关,不得不强装主人之尊严,威胁、暗示丫鬟环不许说出实情。同时又以求情之心,劝她帮助自己。可她更怕自身的后果,从近想远,从今虑后。新婚燕尔,应是夫妻恩爱情深,归宁之日,更该双双同来,可成婚一月,未曾同房共寝,何来恩,那有爱?有的是冷落无情,落得红颜薄命,今后怎样度日?悲从中来,但在娘的面前,非得装作"夫妻恩爱"若无所苦。这是一场里外极为矛盾的戏,姚水娟把李秀英欲真言而不可,欲哭不哭、欲笑不能、欲怨不愿的尴尬矛盾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恰如其份,以微妙的一摇手,一摆头,一跺脚,一挤眼等身段动作,又通过会说话的眼睛和脸上的表情一一传达给观众,催人泪下,台下无不感动。当玉林来书,命秀英原轿去原轿归.别母时,姚通过对母亲回头"三看" 、"三跪"、"三磕头"等较大幅度的动作,表达了她满肚哀伤痛苦,有言难开口之情,把戏推向高潮。

"三盖衣'一场,姚水娟充分运用她自己韵味浓郁、朴实的唱腔,咬字正、吐字清的道白的特长,有声有情地告诉观众,并以行如飞云的台步,飘忽轻柔的水袖相辅之,使人倾倒。当李秀英三番几次向睡坐在桌边的丈夫玉林盖衣时,她那种怕他怨他,惜他爱他的心理活动,通过云步、雀步、移步和颤抖的双手以及水袖抖、甩、抛等动作来表露,一双乌黑圆睁的眼睛,正确地显示了李秀英此时之惧怕惊吓,对他不满却又爱护怜惜之情。把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干金小姐的善良贤孝表现得维妙维肖,栩栩如生。难怪张载阳赞她"三花不如一娟"。可话又得说回来,施银花、赵瑞花和王杏花都是声望很高的名伶,施,赵是第一代女伶,比姚早习艺六年多,王与姚同属第二代。"三花"的艺技都各具特色:施银花唱如珠走玉盘,粒粒可数,又是"四工腔"的创始人,号称"越剧泰斗""花衫鼻祖";赵、王有"越剧魁首"和"越剧皇后"之誉.她们的表演都以细腻真切闻名于越剧界。为此,不论"三花"或是"一娟",她们都是'四工调'时期的代表人物,艺术上各有千秋,都是越剧界和观众一致公认的名角,倍受欢迎的红伶。

墓碑

莞城房产网    手机版    网站地图    QQ号:20198030